这家上市印企为什么偏爱“数字化”
“数字化”技术贯穿始终
盛通印刷在16年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贯穿始终,与“数字”有着不解之缘。其实早在1993年盛通印刷就已经进入了印刷市场,当时盛通还是以名片印刷为主营业务的小作坊,主流印刷技术还是铅版印刷。1995年,盛通率先引入了菲林照排技术;2000年,CTP技术刚刚进入中国,盛通就率先尝试采用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为客户服务,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随后陆续开展了数字化印前、网络传版、网络校对印前处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为2004年盛通印刷大力拓展国际业务带来巨大便利,提高了与海外客户沟通的便捷度;2012年,盛通正式引入数字印刷和网络印刷业务。
可以说,盛通的发展一直紧跟行业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也给盛通带来了日新月益的变化。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印刷面临着新的挑战,短版化、多品种、小批量已是行业现状,不再是未来才会发生的趋势,这对传统印企的冲击很大。盛通印刷作为主要为出版印刷行业提供服务的企业,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从作者到读者的全链条数字信息系统及生产、配套链条,规范和提高出版效率。我们可以为出版社提供印前的内容处理和存储、印刷服务、物料以及仓储服务,到最后的发行物流,旨在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加快整个出版链条中的信息传递,减少客户仓储、物流成本,缩短整个出版链条。2016年,盛通印刷又进一步创新,迈出了嫁接教育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步伐。
2013年,盛通印刷提出将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构想,通过商印快线与ERP系统的对接,实现集团订单的集中管理,以及提供区域性服务的功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我们构建了可以实现1~100万本的柔性生产体系性,有效地实现了整个产业链中的仓储、物料及物流服务,为客户解决后顾之忧。
控制好“三个流”
在盛通印刷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企业想要实现快速的发展,一定要控制好“三个流”。
第一个是“信息流”,我们生产中,贯穿前后的主线就是数字化流程,他涵盖了印刷服务的整体,可以说“信息流”是模型的肉体,是资金流和实物流的基础。客户提供了信息,我们就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做相应的信息处理,准确地掌握产业链中每个环节之间该如何对接。比如一本书的生产,我们首先要收集目标读者的信息,产品是要满足哪类消费群体,此类的问题都是完善内部数字化系统要做得工作。
第二个流是“实物流”,在整个印刷生产过程中,对物料的管理至关重要。出版印刷行业的生产周期很短,所以我们要清楚地了解客户需求、文件准备情况、印刷耗材仓储和准备情况、生产时间规划等都需要制定出非常明确的方案。我们通过“实物流”帮助客户实现对文件、耗材、生产等环节进行综合管理,让每一步都可控。
第三个是“资金流”,“资金流”是企业的血液,是信息流的结果。我们的产品涵盖1~100万本,客户的需求各有差异。1本的订单,客户要求的生产周期很短,且是现结;订单量为100万本的客户信用额度较大,生产周期较长,在生产安排和资金配置方面,就需要我们统一但又要有差别地对待资金流。
正确处理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关系
盛通印刷的发展一直离不开“数字化”,从2012年引入数字印刷设备,盛通印刷就迈进了数字印刷市场,到荣获2016“富士施乐·科印杯”数字印刷作品大奖赛“印刷质量大奖”,充分肯定了盛通印刷在数字印刷领域的探索和努力。很多引入数字印刷机或者正在观望数字印刷技术的传统印刷企业经常会讨论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之间的差异,当然我们也经历过这个阶段。
但其实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各有优缺点,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数字印刷优势发挥到极致,满足顾客需求,而不是强求数字印刷能够做到传统印刷的质量、印量。数字印刷有自身优点,并不是传统印刷的更代品。
目前印刷行业流程的自动化和系统整合度并不高。市场上并不缺乏印前流程供应商、印刷设备供应商、印后技术供应商,而且有一批供应商在自己的领域做得非常突出。但当我们把最好的印前、印刷和印后解决方案组合在一起就不难发现,即便是把整个产业链上最优的解决方案整合在一起,也并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因为其并不适合于你的企业。
所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产品,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企业根据自身产品定位,选择合适的印前流程、硬件设备等,才能建立一条私人订制的产业链。
-
上一篇: 做好印企生产管理的N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