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加大对西夏活字印刷的研究保护
时间:2015-06-15
6月14日专电(记者赵倩)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当天,多位资深西夏学、出版印刷领域专家学者在银川举办了一场“中国西夏活字印刷研究成果论坛”。他们提出,希望加大对这一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让活字印刷真正“活”起来。
古代印刷“瑰宝”,改写活字印刷史
时至今日,82岁的宁夏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达生依然对20多年前发现《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简称《本续》)的情形记忆犹新。“1991年在清理发掘被炸毁的贺兰山拜寺沟西夏方塔废墟过程中,发现了9册、约12万字的西夏文佛经《本续》,当时我就觉得它的文化价值不一般”。
宋代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这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详尽记载,但由于此前一直未发现宋代活字印本实物,因此有学者怀疑我国宋代活字印刷仅停留在理论上,没有成功地运用。
带着对《本续》的好奇心,牛达生开始“跨界”研究印刷术,并于1993年发表题为《我国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的论文,认为此经文为西夏后期(十二世纪下半叶)的木活字版印本。
而后业界对于牛达生这一观点也存有争议,直至1996年,文化部组织考古、印刷、西夏学等多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鉴定,《本续》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版印刷品实物,它的发现将印刷史关于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时间提早了一百多年,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艺具有重大价值”。《本续》也因此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不允许出境展出的文物之一。
几乎同时期,西夏知名学者孙寿龄研究发现,上世纪80年代在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文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实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说,除了现存西夏时期比较完整的泥、木活字印本实物和尚不能确定名称的活字印本残片外,还有资料证明西夏后期已出现了活字印刷管理员,这些都说明西夏活字印刷已不是孤例,而是已经形成规模。
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出土的西夏木活字、泥活字两种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批活字印本实物,最能代表我国古代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消弭“发明权”质疑,传播丝路文明
受访人士表示,虽然国外关于活字印刷发明权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从《梦溪笔谈》到现存最早的西夏木活字、泥活字印刷实物被发现,怀疑的声音都显得很“苍白”。印刷术起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这点毋庸置疑。
《本续》鉴定专家组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张树栋说,近30年来,中国印刷史研究硕果累累,其中对包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和《维摩诘所说经》在内的西夏活字印刷研究成果最为“耀眼”,这有力地夯实了我国发明印刷术的历史定位。
除了进一步印证我国活字印刷发明权,西夏文活字印本还是传播古丝绸之路文明的“使者”。
据史金波介绍,从使用活字印刷的时间上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不久,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西夏等地区在十二世纪中叶和十三世纪相继使用活字印刷,而欧洲采用活字印刷是在十五世纪中叶,这恰好说明中国的活字印刷是由东向西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
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说:“西夏活字印本说明西夏王朝当时很注重商贸,对传播丝绸之路文明有积极贡献。”
唤醒“沉睡”的遗产,让活字印刷“活”起来
如今,《本续》静静地躺在宁夏博物馆的展柜内,它背后的学术成果也只限于业内所知。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后因遭受蒙古大军毁灭性的打击,在我国所留历史遗存甚少。据专家介绍,现存的大量西夏木活字、泥活字印本在俄罗斯,我国学者只能对国内现有的西夏活字印本进行有限的研究。
所幸,西夏活字印刷始终有一批“守望者”。今年68岁、曾任宁夏文史馆馆员的虞崇文在牛达生、孙寿龄等人帮助下,于今年5月自筹建设了“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馆”,收藏多本西夏活字印本的复印件、西夏文木活字和泥活字复制品、西夏活字印刷研究资料等。
“我想先把平台搭建起来,让西夏活字印刷得以展示,今后再通过更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去丰富它。”虞崇文说,现在宁夏有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能让它一直“沉睡”。
李进增说,活字印刷看似古老,但与之相通的印刷技术当今仍被广泛应用,所以活字印刷仍然“活”着。
西夏学已被称为“绝学”,西夏活字印刷理应被更加重视。在当日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建议加大对西夏活字印刷的研究和保护,争取将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更多人了解我国悠久的印刷史。
古代印刷“瑰宝”,改写活字印刷史
时至今日,82岁的宁夏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达生依然对20多年前发现《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简称《本续》)的情形记忆犹新。“1991年在清理发掘被炸毁的贺兰山拜寺沟西夏方塔废墟过程中,发现了9册、约12万字的西夏文佛经《本续》,当时我就觉得它的文化价值不一般”。
宋代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这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详尽记载,但由于此前一直未发现宋代活字印本实物,因此有学者怀疑我国宋代活字印刷仅停留在理论上,没有成功地运用。
带着对《本续》的好奇心,牛达生开始“跨界”研究印刷术,并于1993年发表题为《我国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品——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的论文,认为此经文为西夏后期(十二世纪下半叶)的木活字版印本。
而后业界对于牛达生这一观点也存有争议,直至1996年,文化部组织考古、印刷、西夏学等多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鉴定,《本续》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版印刷品实物,它的发现将印刷史关于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时间提早了一百多年,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艺具有重大价值”。《本续》也因此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不允许出境展出的文物之一。
几乎同时期,西夏知名学者孙寿龄研究发现,上世纪80年代在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文佛经《维摩诘所说经》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实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说,除了现存西夏时期比较完整的泥、木活字印本实物和尚不能确定名称的活字印本残片外,还有资料证明西夏后期已出现了活字印刷管理员,这些都说明西夏活字印刷已不是孤例,而是已经形成规模。
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出土的西夏木活字、泥活字两种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批活字印本实物,最能代表我国古代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消弭“发明权”质疑,传播丝路文明
受访人士表示,虽然国外关于活字印刷发明权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从《梦溪笔谈》到现存最早的西夏木活字、泥活字印刷实物被发现,怀疑的声音都显得很“苍白”。印刷术起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这点毋庸置疑。
《本续》鉴定专家组委员、中国印协印刷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张树栋说,近30年来,中国印刷史研究硕果累累,其中对包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和《维摩诘所说经》在内的西夏活字印刷研究成果最为“耀眼”,这有力地夯实了我国发明印刷术的历史定位。
除了进一步印证我国活字印刷发明权,西夏文活字印本还是传播古丝绸之路文明的“使者”。
据史金波介绍,从使用活字印刷的时间上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不久,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西夏等地区在十二世纪中叶和十三世纪相继使用活字印刷,而欧洲采用活字印刷是在十五世纪中叶,这恰好说明中国的活字印刷是由东向西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
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说:“西夏活字印本说明西夏王朝当时很注重商贸,对传播丝绸之路文明有积极贡献。”
唤醒“沉睡”的遗产,让活字印刷“活”起来
如今,《本续》静静地躺在宁夏博物馆的展柜内,它背后的学术成果也只限于业内所知。
西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后因遭受蒙古大军毁灭性的打击,在我国所留历史遗存甚少。据专家介绍,现存的大量西夏木活字、泥活字印本在俄罗斯,我国学者只能对国内现有的西夏活字印本进行有限的研究。
所幸,西夏活字印刷始终有一批“守望者”。今年68岁、曾任宁夏文史馆馆员的虞崇文在牛达生、孙寿龄等人帮助下,于今年5月自筹建设了“西夏活字印刷博物馆”,收藏多本西夏活字印本的复印件、西夏文木活字和泥活字复制品、西夏活字印刷研究资料等。
“我想先把平台搭建起来,让西夏活字印刷得以展示,今后再通过更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去丰富它。”虞崇文说,现在宁夏有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能让它一直“沉睡”。
李进增说,活字印刷看似古老,但与之相通的印刷技术当今仍被广泛应用,所以活字印刷仍然“活”着。
西夏学已被称为“绝学”,西夏活字印刷理应被更加重视。在当日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建议加大对西夏活字印刷的研究和保护,争取将其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更多人了解我国悠久的印刷史。
-
上一篇: 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唯有创新才能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