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互动 打造绿色产业链

时间:2014-07-18

据7月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全国目前期刊总印数达32.72亿册。出版数量如此之巨的期刊业该如何落实“绿色、环保、节约、创新”?在日前中国期刊协会举办的中国期刊与印刷论坛上,一些中国期刊人和印刷人对如上问题做出思考和积极回应。
期刊印刷能否“绿色、环保、节约、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企和纸企的整体质量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透露,近年来,在总局绿色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绿色印刷在期刊领域得到积极实施,印刷企业为上游期刊出版单位打造优质、健康、环保期刊产品的能力显著增强,培育形成了一批专门印制高品质期刊的骨干特色印刷企业。目前,全国能够生产绿色期刊、高品质画册的印刷企业已经接近500家。借助环保的印刷材料和工艺、优质的内容创作以及按需印刷生产模式的转变,一条绿色产业链正在形成。
材料选择
  期刊社需要印企和纸企的支持
绿色印刷蔚然成风,对印刷设备、纸张、油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期刊与印刷论坛上,芬欧汇川(中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家强、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春琳分别从期刊纸业环保、期刊绿色印刷角度介绍了各自的最新进展。在听完来自印企和纸企的这些介绍之后,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周晴发出“期刊社需要印企和纸企的支持”的感慨。其实,这句感慨也代表着很多期刊人的心声,因为出版业作为一个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由高碳向低碳转型是未来发展必由之路,对此业界已取得共识。
周晴以其所在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实际情况为例表示,“出版社拥有8刊2报,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小朋友》《少年文艺》《故事大王》等报刊,加上每年出版的800多种图书,绿色、环保、节约和创新,确实是我们面对青少年读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周晴看来,期刊尤其是面向青少年的期刊,将“绿色”和“环保”落在实处,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驾护航。
提到对儿童安全性的考虑,周晴表示,他们在做刊物时通常会关注纸张、油墨、胶水以及制版过程中药液和药粉的使用,包括后续覆膜、过油等工艺都要做到全过程无毒。“比如,《娃娃画报》是给3~6岁孩子阅读的,我们会选用双胶纸,这当然有成本的考虑,但另外一点也很重要,即这能有效减少纸张的反光,保护孩子的视力,也便于涂涂写写。在尺寸上选择265毫米×430毫米,也是为了便于孩子阅读,因为3~6岁孩子的双臂长度通常在100~118厘米之间,43厘米的阅读宽度十分适合孩子自己持取和阅读。倘若年龄段再向下延伸,是面向0~3岁孩子的读物,那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比如,采用圆角,防止边边角角戳痛孩子;不能用骑马钉,防止钉子脱落或戳痛孩子;纸板书的形式更佳,以免孩子撕碎图书,把纸张放进嘴巴甚至吞下。”
尽管围绕绿色环保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周晴也知道再生纸和环保纸是一种趋势,但她直言自己和很多期刊编辑一样,对期刊的纸业环保和绿色印刷依然知之甚少。“我们对印刷形式有一些特别的要求,例如,想在期刊中做一个充满互动性的藏宝图的选题。藏宝图整版都采用刮刮卡的形式,孩子把表面的涂层刮开来获取藏宝图上的信息。但在设计此类选题时,编辑会有很多疑问,在一般纸张上是否可以印刷这样的涂层?一般的纸张能否承受孩子手指用力刮的力度?涂层材料是否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是否对孩子的健康无害?因此,在制作儿童读物时,出版社和期刊社更需要印刷企业的支持。如若在编辑制定选题之前就能了解新材料、新工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儿童读物新产品,那么,对大家是双赢的效果。”
内容制作
“有效”出版是“绿色”的前提
绿色环保需要期刊人有责任担当和使命感,通过对内容、形式和载体的革新,创造以健康、低碳、环境保护为前提的新型出版方式。但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杂志社社长张玉青、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秦钠等期刊人认为,绿色出版的核心不仅是印刷、材料、工艺的环保,更应该包括内容的健康。
“具体到少儿期刊,就是要出版小读者喜爱的、对他们成长有用的优秀内容,坚持‘有效’出版。”周晴从少儿期刊的角度指出,绿色环保是建立在孩子热爱阅读这一前提下的,因此说,出版社、期刊社对选题和内容的选择如何坚守绿色内容,即出版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优秀品牌产品,就成为绿色环保的一个必然条件。
在周晴看来,期刊的印制工艺再高超、纸张再绿色环保,如果内容不是优秀的,小读者不喜欢,也不会去阅读。“我们在谈论绿色环保时,必须关注出版本身,坚持内容的优秀。比如,已经有60多年历史的《少年文艺》始终坚持优秀原创,传播智慧与正能量;《少年科学》依托‘十万个为什么’的品牌优势,将准确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传授给孩子,这是出版社的使命和追求。”
模式转变
期刊要做按需印刷的受益者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期刊社关于“绿色、环保、节约、创新”的探索走得更远,在他们的理念中有一种思考值得我们关注——当期刊的前端印制和纸张包括其内容都是“绿色”的情况下,其发行和经营模式包括载体的改变、管理和编辑理念的创新等,就成为未来期刊业真正形成“绿色”产业链的必由之路。
周晴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在她看来,期刊形式的创新、运营模式的改变以及管理理念和体系的建立是未来绿色出版的方向,因为“利用数字方式增加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能够使纸质期刊的阅读空间获得新生;减少库存,从节约出版的理念出发,改变目前的运营模式,发展先订后印和按需印刷的工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编辑和管理的理念升级,能够使内容和编印发的产业链获得变革,完成绿色文化的启迪和引导作用,在下一轮文化产业发展中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王岩镔认为,如何挖掘期刊出版单位“沉睡的资源”,需要印刷企业和期刊出版单位加强合作,探讨培育新的赢利模式,实现双方共赢发展。据了解,目前《东方航空》《上海支部生活》以及学术期刊《先进制造进展》已经通过上海当纳利实现了按需印刷。该公司销售总监董立德在介绍这3个期刊案例时表示,借助按需印刷和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期刊社或者消费者得以将精华内容通过个性化定制重新集结成册,针对目标群体进行二次发行。节约成本的同时,还增大了期刊的影响力,延续了文化资产的生命力。“比如,我们与《东方航空》合作,将其中精品专栏《独家上海》近两年的内容重新设计整理成册,利用按需印刷实现个性化定制,既可作为VIP客户的文化礼品赠送,也可作为图书对公众发行。”
谈到按需印刷实现个性化定制,东方航空杂志社总经理戚国松坦言初衷有些无奈。东方航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务于三大航空集团之一——东方航空集团的文化传媒公司,是东航航程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旗下拥有1报4刊。这些纸质媒体覆盖了东航490架飞机、年阅读人群为8000万人次。
然而,戚国松认为这种明显的渠道优势如今正在弱化,“我们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美好的时光都将成为记忆”。主要趋势有三:杂志口味不能包打天下了,因为旅客类型、年龄层、阅读喜好千差万别;新技术的到来,使得旅客喜新厌旧了,便携式阅读器和其他自带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旅客能够更加方便地阅读,也能够阅读到更海量的内容,对杂志的形式和内容都会产生抵触感;随着机舱wifi和空地互联项目的推进,今后机上文化产品的视频化、碎片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即使旅客没有自己的阅读器,他在机舱里可选择的消遣产品也很多。
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破局?“我们是按需印刷技术的受益者。”戚国松认为,该技术给他们提供了服务创新的思路。“主要有3个着力方向。一是利用按需印刷技术,对已有或者历史内容再组合,在对旅客需求精准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机舱阅读产品的私人定制,满足旅客深层次研读或者仅仅作为文化礼品的需求;二是利用按需印刷技术,实现精品内容自由选择,让旅客在贵宾室阅读或者订票期间发送打印订单,使其在航程中拥有一本样式喜欢、内容又经过自己挑选的专属书籍,满足旅客‘你无我有、高人一等’的心理需求;三是利用按需印刷技术和大数据,对不同旅客群进行海量内容的精准投放,满足特定人群的特定口味。做好这一点,关键要在对数据详尽、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走心、贴心,为特定人群进行知识和信息再‘切割’后的精准推送。”
“按需印刷不仅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革新,而且也是‘一切从客户需求出发’理念的飞跃。”谈到按需印刷技术环境下如何提高航程文化阅读服务品质,戚国松感慨:“不管是按图索骥也好,还是顺藤摸瓜也好,要紧紧抓住按需印刷的‘需’,准确把握旅客的阅读需求,及时、高效、低成本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利用好按需印刷技术,同时利用好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提供精准、精致的内容,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Copyright © 2006-2021 广州市花都区包装印刷业商会 HDBZSH.COM
电话:020-36962386 020-36962383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龙珠路31号尚都装饰广场A501室 粤ICP备2020116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