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进微店 能否让图书发行进入新的春天?
除了博库,其他一些图书发行品牌也纷纷试水,如读库、华文天下、磨铁等。据了解,负责《文化苦旅》售书的博库书城是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三方合作伙伴,由时代华语供应产品,博库运营,目前时代华语自身的微店也在积极筹划中。
优势:朋友圈里用户多极易转为消费者
目前已上线的微店营收如何呢?《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访问了几个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读库主编张立宪和华文天下营销主管许来思都表示,由于开店时间不长,销量还是微量,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但对这个市场十分乐观。
尽管还没有明确的数据,然而这些“卖家”对图书微店的优势已有明显感受。许来思告诉记者,微店依托在微信社交平台上,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和用户忠诚度,用户可以与店家、作者实时沟通,还能直接参与到书本制作过程中。“我们前段时间在微信做了一个‘我们的封面由你定’的活动。在前期策划和制作《和这个世界温柔相处》这本书时,给读者提供了书的基本信息和备选封面让他们投票,好玩的是,最后读者所选也正好是我们所选。这个活动让读者在此书出版前就对其有所了解,相当于是一个销售预热,效果很好。”
将社交与营销融合,微店可以很好地将用户转化为消费者。时代华语执行副总裁刘杰辉认为,微店将给书业带来不小的震动。“微信用户无目的性登录微信的时间长、频率高,很容易向购买转化。另外,对内容而言微信的品牌价值很强,对渠道而言可以实现O2O融合。拥有资深公共账号的微店品牌,本身就有大量固定用户,粉丝向消费者转化时能减少推广成本。”他这样说道。
另外,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目前最活跃的社交平台,如果微店品牌拥有很好的社交媒体运营能力和内容策划能力,也能策划出一个个热点话题在朋友圈掀起讨论、转发热潮来增加关注,从而提升微店的品牌影响力。
短板:物流搜索自己做消耗成本有点大
微店就像一个淘宝店,除了书本制作和支付通道,还需要满足基本的服务,如物流、退换货、退款等,这些都需要店家自己打理。在这一系列流程中,微店运营者们也感受到了局限之处。许来思说,“之前我们和当当、京东等电商合作时,只需要提供产品,它们会解决物流和折扣问题。目前这些我们都要自己做,我们的退款渠道畅通与否、改定价等都要和微信后台磨合。”
刘杰辉也认为物流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较大,同时,他在与腾讯方沟通时,还提出了一个关于商品搜索的建议。由于微店依托微信平台,不能像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网一样,容易搜索到想购买的商品。虽然微店与当当、京东、卓越的用户相比,购买目的性没那么强,但如果微店依然需要满足读者的有意购买,刘杰辉建议“可以用精选商品栏目弥补这一短板。目前精选商品中所陈列的商品由腾讯推荐,用户无法主动搜索,我觉得不合理。这一栏目应该成为微店串联的入口,给大家提供一个进入微店的通道,从而实现按需求购买。不过目前腾讯与京东合作,相信情况会有所改善。”
未来:特色图书有潜力大众读书待挖掘
除读库、华文天下、磨铁等图书公司外,不少出版社近几年也在积极寻求改变,很多与电商合作,也有很多开始了微博、微信宣传。但微店这一新兴事物在他们眼中,是否也可以一试呢?据记者了解,有部分出版社已经有了开微店的想法和动作。但是,大部分还存在一些顾虑。
采访过程中,中华书局、中国经济出版社方面表示对微店关注不多,花城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则认为这个市场还没完全成型,目前仍处于观望阶段。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张金提到,“微信平台适合大众阅读,微店也更适合种类齐全的大型出版集团或一些小却有特色的出版社,对分散的大众产品而言,微店很难培养稳定用户群实现赢利。”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春城文艺出版社,其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90%的书是儿童文学,不太适合在微店平台上卖,因为成人使用微信比较多,微店人群和读者群不太吻合。余秋雨的书很适合微信用户,因此签名本的销量那么可观。我们虽然有开微店的打算,但微店商品更多还是库存的成人文学。”
不只是出版社有自身顾虑,腾讯也对开微店提出了一些条件,腾讯公司电商图书销售负责人赵靓认为,并非所有的出版机构都适合这种营销方式,微店适合有自身特色、品牌忠诚度高、有自身用户群的品牌,这种品牌更适合在微信圈子传播和营销推广。
出版社所顾虑的不只是书本内容,其一直以来的运行体制等也是一大原因。由于出版社大多没有经营淘宝店铺的经验,在体制、服务理念上还有些欠缺,这些也是需要与微信磨合的地方。不过一些出版社积极创新的态度也让人看到了传统出版社转型革新的决心。目前,人民交通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开始酝酿微店售书项目,而中央编译出版社也对微店售书的前景十分看好。
中央编译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岑红告诉记者,“微店在上线前,我们就与腾讯联系了,但双方在体制、服务理念方面有些不同观念。我们之前没有开淘宝店的经历,运营微店目前稍显吃力,不过这些都是可以慢慢磨合的。我们先对这个市场进行观望,再把业务外包出去也可以。”据岑红表示,中央编译社十分注重新媒体,并非单纯为了增加收益而是为今后改革转型做准备。“我们的态度很积极,希望迎合市场变化。因为微信等新媒体是大势所趋,微信营销迎合了人们的冲动消费,同时朋友圈传播链这一优势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很看好。”
-
上一篇: 未来全球印刷包装行业五大创新趋势